2021年光伏行业十大展望
责任编辑:臧超 作者:臧超 2021/1/4 11:31:38 浏览:859 市场

回望过去五年,是中国光伏行业快速发展的一段历程,从制造业产能的翻倍增长到应用端摆脱补贴,我国光伏行业这五年来既经历了几近疯狂发展的2017年,也体会过需求端骤降的惨淡,还经历了全球近年来最大的疫情,但无论如何,经历过成人礼之后,中国光伏行业正昂首阔步迈向新的征程。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从资本市场到行业企业,都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寄予厚望,本文拟从行业的角度为2021年的发展趋势抛砖引玉,以期给行业带来一些思考与借鉴。

 

——“十四五”规划将奠定国内光伏市场需求的整体基调。据光伏們了解,在能源转型的目标下,目前各省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都在相应提高,加上光伏成本下降潜力可期,各省的初步规划对于光伏的发展非常积极,尤其是光照资源优渥的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各省份年均新增规模高达2-5GW。

 

按照时间安排,各省“十四五”规划初稿已在11月底前完成,正在进行完善补充,经过省政府审查,大概在2021年5月后陆续发布正式文件。

 

——大基地项目规划落地:以风光水火储、源网荷储两个一体化为主的基地申报火热。除了省级规划外,以两个一体化为代表的大型基地项目申报正快速开展,据了解,近期相关主管部门将发布相关的政策文件推动基地项目申报的顺利开展。根据光伏們统计,目前规划的大型基地项目数量超过20个,光伏的储备容量已经超过40GW。


以西北、东北地区为主的特高压配套项目规划也十分火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规划在“十四五”期间上报的特高压已经超过15条线路。从时间安排来看,新增的特高压配套项目预计将在2022年之后陆续投运并且带动光伏、风电大规模装机。

 

——电网消纳将成为影响光伏“十四五”新增规模的关键因素。在摆脱补贴的掣肘之后,光伏电力面临的下一个挑战便是消纳空间,这其中涉及的利益关系复杂,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

 

一方面,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提高消纳空间,促进新能源发展,这是基调,但这也需要行业、电网公司乃至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另一方面,从行业本身来看,光伏电力仍需持续降本,以满足储能配套带来的经济性挑战。同时,成为电网友好型电源也是光伏行业需要积极面对的挑战。

 

——电力交易市场化对新能源的影响。光伏电站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随着光伏过渡到全面平价,这意味着光伏电力需要参与到电力市场中与其他电源形式同台竞技,降低电价与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是大势所趋。

 

此前的云南、四川、青海已有先例,今年的山东、山西等陆续发文明确有序放开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考核制度以及绿证制度或许将为光伏、风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供一定的政策保障。

 

——分布式光伏投资热潮回归。今年以来,分布式光伏回归的热潮正逐渐涌动,随着光伏系统成本的下降,分布式光伏的投资价值正被市场重新衡量。按照目前的商业模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收益率可达到10%甚至30%,大部分投资人/商正将分布式光伏项目作为一个优质资产进行持有。

 

另一方面,面对气候目标的大任,地面电站受限于土地、消纳等因素,在未来的增量空间有着可以看得到的天花板,同时土地租金飙升,用地成本上升等非技术成本也限制了地面电站的无限发展。而光伏+各种应用场景的分布式项目天然具有消纳的优势,同时融入各行各业的基因也给分布式光伏提供了可供想象的巨大空间。随着商业模式的成熟,光伏+分布式项目或将成为担起碳中和大任的主力军之一。

 

——2021年户用光伏要完成向无补贴阶段的过渡。今年的户用光伏给了行业一个惊喜,年度新增装机首次突破10GW。如果按照40GW年度新增光伏计算,那么户用光伏占比高达25%。经过企业的不懈耕耘与下沉式宣讲,户用光伏已经深入人心,逐步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不出意外,2021年是户用光伏有补贴的最后一年,如何平稳的过渡到无补贴时代,这不仅需要制造企业持续的成本下降,可能还需要新的商业模式、市场逻辑的支撑。

 

——电池技术路线之争是2021年的重头戏。作为提高转换效率的关键环节,电池环节的技术更迭在这一年来得到了行业各方的关注。在技术、产能、资本的裹挟之下,TOPcon与异质结展开了轰轰烈烈的PK大战。

 

TOPcon可在当前PERC产线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最大程度的减少新投入的设备成本,但工序繁多,生产过程稳定性以及良率的控制仍有待验证。而异质结以低温工艺、薄片化、可叠层等在发电及降本方面的优势被寄予厚望。但目前来看,远高于PERC约2.3倍的耗银量以及切片损失是当下异质结战队遇到的最大门槛。

 

但这场技术路线之争也许在2021年还很难定胜负。

 

——供应链管理与产能扩张。2020年给光伏制造企业带来的最大“教训”在于不断涨价的上下游供应商。面对这样的瓶颈,以晶澳、晶科、隆基为代表的组件企业选择自己扩产,提高垂直一体化比例,以保证产品供应的自主权。同时,龙头企业为了提高市占率,抢占先进技术的风口,也在不断提高产能,据统计,今年以来,硅片、电池、组件端的扩产产能均超过300GW。

 

而天合、通威则走向了联合一体化的路线,取长补短,互相参股;还有更多的企业开始签订长单,这其中以硅料与玻璃长单最为明显,据统计2021年超过70%的硅料产能已经被长单锁定。2020年此起彼伏的涨价潮的确让行业心惊胆战,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龙头企业抢占市占率的关键。2021年希望行业不再受产能所束缚,可以上下游一同推动行业走向全面平价。

 

——非技术成本持续降低的空间还有多少?很难!非技术成本一直是我国光伏电站降本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之一,从用地成本、融资成本到电网接入费用,虽然近几年我国光伏电站发电成本在不断下降,但这几乎都是由制造业降本增效带来的,与之相反的是,随着技术成本的不断下降,非技术成本的占比却越来越高。

 

细分来看,随着央企、国企大规模进军光伏投资领域,融资成本高的瓶颈在逐渐弱化,但也因为如此,民营企业更难在光伏投资领域与国家队PK;在用地成本上,随着近两年光伏投资重心重回西部,与中东部较高的土地价格相比,将有一个下降的趋势,但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也决定了其将随着项目资源的争夺而水涨船高;尽管国家能源局数次下文要求电网企业承担接入成本,但实际操作中,为了赶项目并网,大部分的升压站、线路等还都是由投资企业自建,随着进入平价之后抢装的结束,这一部分成本或许将有所下降。

 

——补贴拖欠有望在2021年得到部分缓解。光伏們2019年的跨年篇是以《背负3000亿元的补贴拖欠进入2020年,光伏、风电还要砥砺前行!》为题,站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终于在2020年末看到了一丝曙光。从央企、国企到民营投资商,数十家企业翘首以盼解决补贴拖欠。希望这一问题可以在2021年得到解决,让中国光伏产业真正“轻装上阵”,为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经历过有苦有泪的“十三五”,光伏电站装机突破200GW,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类型,这是对于行业发展的最好认定。相信中国光伏定会在充满希望与机遇的“十四五”再创辉煌,成为我国电力市场的中坚力量!

本文由光伏們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了解更多光伏相关欢迎关注光伏們微信号:PV_MEN如果您有光伏趣闻或光伏相关的稿件可以投稿给我们:edit@pvmen.com
文章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