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所趋,210全产业链携手迈进智能光伏4.0时代
责任编辑:孙琦懿 作者:光伏们 2021/5/31 16:45:38 浏览:4122 趋势

从硅料破200元/Kg的甚嚣尘上,到国家能源局定调的今年90GW+的风、光保障性目标的尘埃落地,光伏人似乎在短短两天内品尝到了“冰火”两重天的味道。一方面是“双碳目标”下光伏利好政策的频频下发,另一方面则是“十四五”光伏平价首年全产业链的涨无止境,不少行业人士直呼“恍如经历了另类的‘5·31’,政策和市场发生了反转。”

 

面对全面平价首年的价格压力,大尺寸组件带来的更低度电成本被电站业主广为青睐,以210为代表的全产业链的加速落地则离不开由中环股份倡导的从工业3.0到4.0的智能化转型。5月21日,由中环半导体主办的以“智构·赋能·融合”为主题的光伏智能大会在天津成功召开,逾300位行业同仁就光伏智能化发展进行了相关分享。


图片 70.png


中环硅片的光伏4.0

 

中环半导体副董事长、总经理沈浩平在致辞中强调,“在碳中和的伟大目标下,光伏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多场景应用的不断拓宽为光伏带来了新的春天。回顾过去,光伏制造业始终遵循着工艺技术变革和制造业自动化变革的两条曲线,随着210硅片的推出,两条曲线开始向着工业4.0时代融合,为光伏行业开启了一个新的平台。一方面上下游合作更加紧密,另一方面则是工业原材料利用率提高,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中环半导体将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为推动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持续作出贡献。”


图片 72.png

中环半导体副董事长、总经理沈浩平

 

“对于走到今天的光伏行业来说,柔性制造正在成为工业4.0的核心,即按照客户要求,精益求精的在同类产线生产定制化产品,实现标准化制造下的快速响应。像G12硅片的切换,在没有工业4.0的情况下,产品良率、一致性、产线效率甚至成本都无法做到,简单的自动化并不能达到产品的相关标准”,在采访环节,沈浩平补充道,随着中环工业4.0的全线普及,近期累计与天津将完成近百亿的项目签约,其中3GW的叠瓦组件工厂将在今年年内实现量产。”


从2019年首推至今,中环半导体的G12硅片生产工艺已日趋成熟。“中环G12产品的推出对于硅片加工、单晶生长自动化水平和制程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硅片和电池片细化规格的分档、N型超薄技术的推动,都离不开通过智能制造转型提供相应支撑”,中环半导体新能源晶片BU副总经理危晨在报告中介绍道,“以中环为例,从全球首个DW工厂,到2016年无锡的3.0工厂实现物流自动化、运营和信息化的融合,再到2020年建成的天津4.0工厂的全部智能化,中环晶片始终在坚持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


图片 73.png

中环半导体新能源晶片BU副总经理危晨

 

谈及智能化工厂的构建,危晨补充道,“从工厂顶层设计来说,在经历了垂直整合的制造系统阶段后,G12硅片的推出让我们认识到以工厂为单位的孤岛式降本增效需要向全产业链协同开始转变,即横跨产业链的数字整合。其次就是工艺设备和物流实现工厂自动化,通过数据采集和运营的集成实现工厂智能化运行。”

 

据危晨介绍,智慧化工厂使得人均劳动生产率相比传统工厂提高了3倍,人均年生产产值达到了1000万。接下来,中环将实现产业链大循环,重点构建产业数据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硅片加工质量的一致性和硅片的薄片化能力。

 

随着中环工业4.0的持续推进,G12生产中的人机比例也在持续增加,“从2009年中环在内蒙建厂到现在,中环硅片产能2021年将达到85GW,随着中环六期宁夏工厂的建成,未来总产能将达到135GW”,中环半导体晶体BU数字化总监高润飞介绍道,“硅片产能持续增加,不仅是单晶炉热场尺寸、设备尺寸和生产方式不断的升级,同时也受益于自动化模块的不断提升。例如2009年,单人仅能操控4台单晶炉,现在已经达到192台,人机比例的不断增加使得单炉月产能从最早的五六百斤10倍提升到现在5吨。随着智能拉晶系统的逐步建立,未来人机比例或将进一步提升到384,甚至是672。”

 

图片 74.png

中环半导体晶体BU数字化总监高润飞

 

高润飞指出,随着大数据抓取、分析模型的不断建立,前后端的数据联动将不仅指导中环的生产,还将从客户端返回来进行分析,让这些数据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最终实现晶片工厂、电池组件工厂以及整个产业链以工业4.0的模式来运行。

 

智能化的210全产业链

 

以中环为主体倡导的光伏4.0智能制造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以210硅片为纽带的全产业链也在自上而下进行着一场光伏智能化的革新。

 

天合光能全球产品战略与市场负责人张映斌重点介绍了210组件在智能化方面的发展情况,“天合光能已经建立起了6个210的智能制造大基地,到今年年底将会有35GW的电池和56GW的组件产能,以前1GW的组件产线需要用到2500人,而现在只需要200人,人力成本节省了90%。智能光伏已经不再局限于制造业,相信不远的将来系统应用侧也将实现自动化的安装。”

 

“伴随210全产业链产能的不断落地,此前的质疑声音也逐步被瓦解。像运输环节,天合GW级和东方日升数百MW的出货就是最好的证明。从去年的39家企业加入210联盟,到现在各个环节的74家企业,210产品的优异性不言而喻。东方日升目前规划产能的75%为210系列产能,马来西亚的工厂也将在Q4投产”,东方日升产品管理总监宋毅锋补充道。

 

210组件制造产能在持续落地、优化的同时,逆变器配套产品的智能化也完成跟进。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彦虎表示,“光伏系统经历了从硬件智能到系统智能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在跨入多种能源间的大物理互联。对于逆变器来说,不仅要做好自身的检查,更要兼顾到系统的匹配与平衡以及对关键设备的监测,从而实现电站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联动与融合。”

 

自2018年六部门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来,光伏产业智能化进程不断加速,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金磊处长明确表示,“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继续研究实施中长期的智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应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



本文由光伏們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了解更多光伏相关欢迎关注光伏們微信号:PV_MEN如果您有光伏趣闻或光伏相关的稿件可以投稿给我们:edit@pvmen.com
文章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