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变革下,P 型产能即将退场
责任编辑:王多 作者: 2022/10/9 17:25:33 浏览:3603 技术

当今光伏业界,声音最响,期望最大的 " 技术变革 ",莫过于 N 型的普及。


当前P型PERC电池效率平均23%以上迫近其瓶颈,且电池环节盈利能力较差,亟待发展下一代高效电池技术,目前主流的TOPCON、HJT、IBC等电池均具备较好发展前景。三者之中,TOPCON现阶段成本相对较低,未来效率具备潜力,且可基于现有庞大产能改造,头部企业将会持续探索,明年将迎来产业化量产元年。HJT电池参数性能最优、降本增效路径最为清晰,较大概率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


P型时代终结,N型时代开启


首个光伏电池诞生至今已有近 70 年历史,到2019年,单晶PERC电池成为光伏行业的主流技术,其良好的光电转换效率表现成为推动太阳能发电与传统能源“平价”的关键因素。


不过,目前业内 PERC 电池量产效率已经普遍超过23%,越来越接近24.5%左右的其理论极限,而实验室记录也已经较长时间未再有突破。因此产业界都已纷纷将重点投向对新一代主流电池技术的开发,各大龙头企业的新一代电池技术也将陆续在年内相继亮相市场,路线不尽相同。


近几年是电池技术变革的拐点之年,光伏行业唯一的主旋律就是降本增效,N型电池由于转换效率高,开始逐步登上舞台,被人们所接纳。所谓P型与N型电池的差异,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二者位置的不同。


①P型硅衬底太阳能电池:在P型半导体材料上扩散磷从而形成 N+/P型结构,扩散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目前占据电池片主流市场,但最高转换效率具有瓶颈;


②N型硅衬底太阳能电池:在N型半导体材料上注入硼从而形成 P+/N 型结构,作为高效率电池代表具备高少子寿命与无光致衰减特性。


只是方向反了一下,为什么N型电池的效率会高呢?


业内人士分析,因为空穴为主的P型硅片和电子结合能力更强,简单比喻一下,P型半导体产生的(空穴)相当于坑,N型半导体产生的电子相当于萝卜, 坑少萝卜多的情况下,拿着坑去找萝卜比拿着萝卜去找坑的效率高的多。


有业内人士分析,安装需求越来越大,但可安装的面积越来越少;设备成本越来越低,但物流和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客户不仅想每一平米能装更多瓦,还想每一瓦发得更多度电;不仅要发得多,还要衰减得少,就是长得美还要老的慢。这些P型已经无法满足,N型转型大势所趋,新旧替代是规律也是进步的动力。


N型硅片拥有更高的电池提效潜力


根据业内的测算数据,保持光伏电站LCOE、IRR不变的情况下,同一转换效率下的TOPCon电池可以比PERC电池的价格高16.5%,而目前TOPCon电池的成本比PERC电池只提升了16.27%。换句话说,TOPCon相对于PERC已经具备了性价比优势这一年来,多个头部大厂纷纷选择下场布局 N 型产能。


国海证券研报显示国海证券研报显示,N型硅片拥有更高的电池提效潜力。


N型硅片相比P型硅片的最核心优势在于更高的少数载流子寿命,有利于 制作更高效率的电池。硅片中特定的自由电子一般不会一直存在,自然条件下会 跃迁回价带,也就是与空穴发生复合。对于已经产生的光生载流子,当外部光照 条件撤出后,还可以继续存在一段时间,这个平均时长就是少数载流子寿命(非 平衡载流子寿命),硅片中的缺陷、部分杂质等因素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一般 情况下系转换效率越高的电池结构对少子寿命越敏感,由于N型硅片的少子为空穴,对金属杂质更不敏感,因此少子寿命更高。


此外在同等掺杂条件下N型硅片电阻率也更低,皆有利于制造更高效率的晶硅电池。目前产业中 TOPCon、 HJT 等新电池技术基本都是基于 N 型硅片进行开发。


仍有头部企业以P型抢占订单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依然有以通威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拿着大量的P型产品抢占央企市场订单,这不利于这个整个行业技术的进步,产品质量如何保证?


此外,该人士还指出,除了产品型号是落后的P型,并且大部分产品以代工方式生产。众所周知,代工企业产品靠低价取胜,如果品牌中标后不自己生产,只是找代工厂进行加工,凭借自有品牌影响力谋求利润,一定程度上也把风险带给央企,如何保障央企的发电质量和效益?
业内人士提到的订单源于一家央企的采集公告,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为通威子公司。从投标单价来看,通威子公司的报价是最低的。但该订单用的产品时P型产品,以落后产能低价谋求订单的方式让整个市场众说纷纭。


此外,作为行业龙头通威股份9月第二次宣布上调电池片报价。据公司官网最新电池片报价显示,210电池上涨了0.03元/W,182及166电池集体上涨了0.02元/W。而在9月5日,公司刚刚宣布上调电池片价格。本次具体报价如下:单晶PERC 166电池最新报价1.31元/W,单晶PERC 182电池最新报价1.33元/W,单晶PERC 210电池最新报价1.33元/W。


9月22日,通威股份宣布投建2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据相关媒体统计其组件规划已经超过60GW。分析人士表示,组件产能扩产导致通威电池片自用比例将大幅增长,公司上调电池片价格也暗示通过调价控制电池片外销,增加自用的意图。此外,作为电池龙头,通威的电池片外供情况变化也势必引起市场价格波动。


除了电池片价格,硅料的增长也让行业下游倍感压力。国内硅料企业主要是六大企业,即通威股份、大全能源、新特能源、协鑫科技、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和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硅料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速与归母净利润增速均位列产业链第一。其中,归母净利润合计达到217.49亿元,远远高于72.10亿元的硅片类上市公司、5.96亿元的电池片上市公司与68.59亿元的组件类上市公司。


尤其是通威股份,这家硅料龙头企业的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超百亿,增速同比超三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硅料的价格在今年上半年的涨幅较大。


以PVinfoLink的数据为例,今年1月初,多晶硅致密料的均价为230元/公斤(约合23万元/吨),6月末均价涨至272元/公斤(约合27.2万元/吨),涨幅达到18.26%。


今年7月以来,多晶硅致密料均价已涨至303元/公斤(约合30.3万元/吨),两个月的涨幅达到11.40%,今年以来涨幅约为32%。


“钱都被硅料环节赚取了,我们做组件的想赚钱太难了。”据媒体报道,一位资深人士表示,硅料从去年8万多涨至今年高点的31万元,涨幅已近三倍左右,“如果不是上半年欧洲需求突然暴涨,我估计组件厂家能‘死掉’三分之二,也就是那几个龙头能活下来。


成本抬升一直是光伏产业链价格不断走高的推手,以通威为代表的硅料、电池片龙头是否需要反思下自己?不但以落后产能抢占组件企业市场订单,还牢牢掌握了价格的话语权。


行业高质量发展仍存挑战


双碳战略下,光伏正迎来高度景气的周期,但与此同时,无数的资本、新玩家、跨界者涌入,产能过剩的担忧一直存在,未来的洗牌也难以避免。有更强成本控制能力的一体化玩家,更有希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但与此同时,从长期来看,意味着竞争会更加激烈。行业的盈利空间最终会被不断压缩。换句话说,光伏行业将在成本线上进行拼杀。


此前,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2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指出行业存在如下问题:


当前产业链出现了一些非常不合理的现象和行为,部分环节严重影响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平衡,协调发展各方的诉求也都非常强烈。产业链的供应稳定,价格平稳,既是全行业的共同期待。此外,个别地方仍有部分企业出现了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甚至是不正当竞争等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


目前,我国光伏发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非常紧迫,光伏发电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了不少的挑战,例如接网消纳、产业链价格上涨。头部企业产能落后等。


直面未来,光伏企业需要共同维护光伏产业链的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当前产业链出现了一些非常不合理的现象和行为,需要共同维护共同维护光伏发电开发市场的良性竞争秩序,部分环节严重影响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平衡,协调发展各方的诉求也都非常强烈。产业链的供应稳定,价格平稳,既是全行业的共同期待,也符合全行业的共同利益,每位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只有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好开发市场的良性竞争秩序,才能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光伏們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了解更多光伏相关欢迎关注光伏們微信号:PV_MEN如果您有光伏趣闻或光伏相关的稿件可以投稿给我们:edit@pvmen.com
文章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