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政府部门都在关注光伏产业哪些问题?
责任编辑:孙琦懿 作者:赵宇航 2016/4/27 17:08:59 浏览:1114 趋势

2016年4月26日,由新华网主办、多家光伏企业协办的“2016中国光伏领袖高峰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参与光伏产业相关政策制定的多个部委,如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电价处等先后就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发表演讲。从多位政府部门人员的发言中,可以窥见目前几大部委对光伏产业发展所关注的问题及政策动向。

 

光伏行业协会会长王勃华首先介绍了2016年第一季度的光伏制造业发展状况,“光伏产业仍然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多晶硅产量约4.3万吨,硅片产量约13GW,电池片产量约15GW,新增装机量达到7.14GW。”王勃华总结到,目前光伏产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有:补贴拖欠,弃光限电,土地使用税的问题逐渐显现,融资难融资贵,技术创新不足,关键性技术差距大等。

 

降本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全球规模第一的光伏制造业以及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但成本下降速度还不够快。产业升级、度电成本下降、应用模式创新、应用规模扩大势在必行。


而除了最基础的制造业需要转型外,对于下游应用端来说,融资成本高,土地税费等隐性成本如何降低的问题也在逐渐显露。


虽然在2015年,我国光伏产业全面回暖,但产业转型上,制造业仍然需要提高警惕。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会议上提出,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的光伏产业急需五个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投融资创新、市场创新及政策创新。其中,最根本、最基础的任务就是技术创新。工信部已经开展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并将一部分光伏制造企业纳入智能制造的示范项目范围。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电价处负责人侯守礼表示,光伏发电作为新的能源,继续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走向市场。特别是目前,一些国外的光伏市场成本下降速度比我国还要快速,我们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政策方面,则需要进一步改革光伏包括风电的价格机制,这也有利于提高行业降本的积极性。


另外,除硬性成本之外,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以及土地税费等隐性成本也是行业内需待解决的问题。梁副司长指出,发展光伏产业的最大需求就是资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虽然现在有些缓解,但这种程度还远远不够。


梁副司长给出具体的期望数值,“技术方面,希望有每千瓦时一毛钱的降价空间,希望在融资方面有2-3分钱的空间,土地方面也是2-3分钱,因此一共是1.5毛的降价空间。特别是政策创新上,需要在土地方面进行政策和管理的创新,尤其是税的问题,以降低在土地使用方面的成本。”


为促进技术进步进一步引导产业成本下降,能源局将扩大领跑者项目的规模,为先进的光伏技术、先进产品提供丰沛的市场支持。在领跑者项目上,会引入更加完善的机制,在领跑者企业选择上引入价格竞争。在光伏发电规模管理方面也要引入竞争机制,实施竞争项目机制的管理办法,同时也鼓励地方政府把价格作为项目分配重要的竞争条件。

 

补贴、限电问题

 

目前对光伏行业热度仍然存在,投资火热,资金来源广泛。但正如发改委国际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白俊所说:“虽然光伏企业目前财报并不难看,但实际上钱无法到达手上,现金流会受影响。”白俊直言,目前的情况是“政策在优化,落实有难度”。

 

在如何解决补贴和限电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上,各大部委已经开始重视并有所行动。一方面,2016年3月23日由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中,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办法,促进清洁能源优先上网。另一方面,2016年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的征收标准已经由每千瓦时1.5分提高到1.9分。

 

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是更快的。按照目前的发展规模,预计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缺口会达到700-900亿元。

 

梁志鹏表示,针对补贴和限电的问题,在政策落实工作当中,补贴政策是应该最优先得到保证的,我们应该对此抱有信心,能源局将会积极推动。而光伏发电并网方面遇到的问题是局部的问题。将通过加大电力改革,通过市场化的手段,积极地推进、督促解决限电的问题。

 

光伏上网电价机制改革

 

而针对价格机制改革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电价处负责人侯守礼也表示,将进一步改革新能源的价格机制——由标杆电价政策下的差额补贴转换为定额补贴,再逐步下降至取消定额补贴,并最终实现在2020年实现新能源发电平价上网的目标。也就是说,在燃煤电价正在逐渐失去标杆作用的现状下,考虑将上网电价的制定为燃煤标杆电价或市场电价,再对发电企业进行定额补贴,保障企业在发电之外有固定收益。此外,还将会把电价纳入企业资源竞争性配置中的重要参考指标。

 

侯守礼还强调,相关工作要配合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机制的研究,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牵头研究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机制,并鼓励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相应收益。市场交易下,一方面中央财政资金负担将减轻,另一方面能源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获得优化、并促进多产业的平衡发展。

 

关于未来的工作,侯守礼表示,将研究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以及推动储能发展的价格政策。

 

政策创新推动光伏+模式的应用

 

梁志鹏副司长在演讲中介绍道,随着西北地区弃光风险的日益突显,市场逐渐将目光转移至中东部地区,但是土地则成为了中东部光伏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政府将通过电力改革、输电价格方面为分布式光伏提供更有利的发展条件。

 

梁副司长指出,“光伏终端电也要实现应用创新。现在光伏的应用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可以在各个领域、各种规模、各种方面大量的使用,包括光伏在工业的应用、光伏与农业的结合、光伏与渔业养殖的结合、光伏与扶贫的结合等,光伏终端市场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光伏应用的创新应该是无穷的。这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最好的典范。按照双创来推进光伏应用的创新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现在各种光伏+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我们在各种应用当中发挥了光伏的独特作用,同时也希望在各种应用当中给光伏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国家能源局也会同国土资源部、林业局在光伏土地使用方面进行政策管理和创新,现在很多地方光伏建设遇到土地方面收税、收费的问题,土地建设指标等各种问题,我们将会推动光伏项目建设用地的具体管理规则出台,为光伏项目的建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而且降低土地使用方面的成本,以期在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创新措施能够为光伏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途径。 ”


本文由光伏們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了解更多光伏相关欢迎关注光伏們微信号:PV_MEN如果您有光伏趣闻或光伏相关的稿件可以投稿给我们:edit@pvmen.com
文章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