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2024,全省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超56%
责任编辑:李子璇 作者: 2024/12/24 9:20:52 浏览:466 政策

12月19日贵州人民政府举行贵州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能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晓阳、省能源局煤炭处处长敖晋、省能源局经济运行协调处处长陈宗杰、省能源局电力处副处长李海波、省能源局能源安全监督管理处副处长陶笑出席介绍情况。


省能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晓阳表示,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提出贵州要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为全省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信心和发展的动力。两年多来,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周密部署,充分发挥我省能源比较优势,把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作为全省“六大产业基地”之一来抓,全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征程,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多能互补、多业并进、多元发展的能源产业新格局加快构筑。预计2024年,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可实现产值2500亿元以上,占六大产业基地总产值的30%左右,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能源保障供应稳定可靠。


全省“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格局持续巩固。新建煤电项目加速推进,新光电厂建成并网发电,普定电厂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贵阳、黔南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新能源装机规模保持增长,2023年全省新能源新增装机400万千瓦、今年预计新增450万千瓦。其中,2023年建成195万千瓦的新型储能,开创了全国新型储能批次项目建设规模、建设进度、并网速度四个全国第一,今年又将新增100万千瓦。截至11月底,全省电力总装机规模已达9194万千瓦,其中,火电3999万千瓦,水电2298万千瓦,风电光伏2686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211万千瓦;火电装机占比降至44%以下,全省以水电、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超56%。贵州能源转型初步实现从“煤海”到“绿海”。


省能源局电力处副处长李海波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各发展阶段侧重点不同,必须兼顾当前和长远,围绕“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二十字方针,一体推进水火风光储发展,保障全省电力供应安全。我们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电源装机结构。大力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集中式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乡万村沐光行动”,截至11月底,风光新能源装机达2686万千瓦。加快推动贵阳、黔南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推动坪上抽水蓄能项目核准,以上项目建成后将增加420万千瓦电力负荷调节能力。电源装机结构进一步优化,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58%。

 

二是加快保障电源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煤炭与煤电、煤电与新能源“两个联营”政策措施,推动煤炭、煤电、新能源建设联动发展,增强企业发展积极性。加快推动清洁先进煤电建设,新建项目均采用高效超超临界机组、单机容量60万千瓦以上,今年投运的新光电厂设计供电煤耗269.88克每千瓦时,较基准水平低15克每千瓦时。推动现役煤电机组开展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等“三改联动”。探索开展焦炉煤气、灰氢掺烧,降低供电煤耗和碳排放,提高锅炉稳燃性,助力煤电绿色低碳发展。

 

三是推动电网升级改造。围绕负荷中心和新能源富集区域,持续推进电网主网架工程建设,建成投运威赫电厂送出、水场输变电工程、仁义输变电等4个500千伏电网项目;规范新能源送出工程纳规流程,推动233个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项目纳规,保障主体与送出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核准、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围绕西南区域电力枢纽打造,加快推动湘黔、渝黔电力互济工程和灵活转网工程建设,谋划开展西北清洁电力入黔工作研究。


最后,刘晓阳针对贵州能源领域深化改革表示,要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主要工作包括:健全调节性资源和输电通道等衔接协同机制,加快推进风光水火储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推动电网结构升级,开展贵州电网未来形态走向和目标网架构建研究,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调节能力。建立健全多能源互补、跨省际互济、全年度调度的机制,加快清洁电力入黔研究,推动省间电力余缺互济,优化“黔电送粤”动态调整机制,建设西南区域电力枢纽。


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主要工作包括:有序推进新能源资源开发,科学合理安排集中式、分散式(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布局、投产时序和消纳方向。合理配置新型储能年度规划建设规模,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强化新能源与配套电网建设协同。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微电网、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建设。

本文由光伏們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了解更多光伏相关欢迎关注光伏們微信号:PV_MEN如果您有光伏趣闻或光伏相关的稿件可以投稿给我们:edit@pvmen.com
文章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