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力图改写多晶硅版图的企业规划了6GW电池片及12万吨多晶硅产能——新世纪的渔光曲该怎么唱?
责任编辑:liliuyan 作者:臧超 2017/9/26 10:33:07 浏览:2220 企业

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电影渔光曲问世,以该片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左翼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先河。而一个世纪后,一家发迹于中国西南的企业正在“导演”着另一部真正的“渔光”曲……


十年前,以收购四川永祥股份集团为起点,通威集团开始介入新能源行业。2017年9月20日,是通威集团35岁生日,从1982年四川眉山一处小作坊到2017年旗下拥有一家超350亿元市值的上市公司以及上百家子公司的通威集团,这家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缩影并成功觅得一席之位的企业或许正如其自己评价——“如果说通威在水产领域的创业史堪称中国民营经济从萌芽到壮大历程的缩影,那么通威在新能源领域的开拓史则可以说是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和创新发展方向的写照”。


1.png

通威的产业版图


《论语》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35岁的通威在渔业饲料行业已然成为掌握话语权的龙头级企业;跨界进入新能源十年,力图改写多晶硅格局的通威又将如何下好这一盘能源大棋?


通威:12万吨产能布局力图改写多晶硅竞争格局


众所周知,通威集团跨界新能源行业是以并购开启,其在光伏行业崭露头角便是从多晶硅开始,所以讲通威的故事就要以多晶硅开头。


12万吨多晶硅是什么概念?业内普遍熟知,保利协鑫是国内最大的多晶硅供应商,这家助力朱共山打下江山的企业仍然是协鑫系利润最高的板块之一。而保利协鑫目前的多晶硅产能约为7.5万吨,据公开消息,保利协鑫截至2020年的规划产能为11.5万吨。


2.png

来源:东北证券


也就是说,通威在多晶硅领域12万吨的产能规划已经超过全国第一的保利协鑫,在完全建成投产之后,通威股份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多晶硅供应商。


2017年3月,通威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通威股份公告称,公司拟在乐山市投建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总投资约计为人民币80亿元。该项目一期2.5万吨高纯多晶硅已于2017年6月30日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建成投产。


半年后,时间推移至2017年8月,通威股份再次宣布投建包头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公告称,该项目总投资预计为80亿元,将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约40亿元。一期2.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于今年9月30日前开工建设,2018年建成投产,二期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推进。


至此,按照通威的规划,年产12万吨耗资160亿元的高纯多晶硅项目浮出水面,上述项目拟借力于建设地低廉的电力价格助力多晶硅生产降本提效。


通威股份总裁禚玉娇在媒体见面会上透露,目前乐山、包头各5万顿的多晶硅项目已经开工建设,2018年通威的多晶硅产能就能达到7-8万吨,后续的多晶硅布局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启动。


12万吨多晶硅布局是一次豪赌谋划还是成竹在胸?


之前提到,多晶硅是通威进入新能源产业的开端?那么十年前,通威为何会选择多晶硅为起点呢?不妨先来梳理下多晶硅近十年的价格变化,从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来看,2008年多晶硅价格达到高点,当年“拥硅为王”的时代至今仍然是不少老光伏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3.png

多晶硅十年价格变化趋势(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


时间回到2008年2月,通威股份以1.91亿元现金方式从通威集团和巨星集团手中分别购入永祥股份48%和2%的股份,试图将永祥股份作为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交易完成后,通威股份成为永祥股份第一大股东,永祥股份的业务成为上市公司第二主业。当时,永祥股份拥有年产12万吨的PVC生产线,且在2007年设立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该项目于2008年6月投产。


实际上,2008年永祥股份确实为上市公司带来了4064.96万元的净利润,占公司当年净利润的38.5%。随后,受累于产能过剩等客观因素,多晶硅市场行情一蹶不振。在坚持了两年之后,2010年2月,通威股份与控股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其持有永祥股份50%股权转让给通威集团,作价2.48亿元。


兜兜转转之后,2014年5月,通威股份公布交易预案,其计划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永祥股份99.9999%的股权,交易价格为20亿元,增值率11.94%。四川永祥股份又回到了上市公司手中。


而历史也证明了无论是当初剥离多晶硅业务还是蛰伏之后的重新纳入,没有完全放弃多晶硅业务确实需要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2017年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通威股份实现净利润7.92亿元,同比增长57.83%,其中,永祥多晶硅实现销量0.81万吨,同增40.04%,毛利率45.15%,贡献了2.69亿元净利润。


6GW太阳能电池片规划:插入光伏产业链的空隙


通威的太阳能电池片业务起源于合肥通威太阳能,2010年通威收购了合肥赛维太阳能,2013年10月,通威集团完成对合肥赛维100%股权的收购并启动恢复生产工作。2016年6月30日,通威太阳能成都生产基地一期1000MW电池项目仅用时7个月便建成投产。2017年2月18日,通威太阳能双流二期2000MW电池项目开工,至9月20日项目正式投产,其产能规模和工程量都翻了一番,所用时间也仅为7个月。


9月20日,在通威成立35年盛典上,也同步举行了世界首条工业4.0高效电池生产线投产仪式。“工业4.0”通俗来讲,就是要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而智能化与工业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保证产品生产的稳定与一致。至此,通威的电池片产能提升至3.4GW。


4.png

通威35年庆典现场


实际上,3.4GW的电池片产能还远不能与晶澳、晶科等老牌光伏企业的电池产能相比。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组件产能远大于电池片产能的企业中,大部分的电池片只能自用,可用于外销的产量很少,而通威的电池片大部分实现了外销。


合肥通威太阳能总裁谢毅透露,2017年上半年,通威电池片实现了1.8GW的出货量以及2.8亿元的净利润,超过了所有的电池片厂商。目前公司的单、多晶的非硅加工成本已经进入0.2-0.3元/瓦区间,远高于0.5元/瓦的平均水平。从2014年9月至今,通威的电池片板块在硅料价格上涨与组件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下创下了连续35个月盈利的记录。


通威对于电池片板块的规划有一个“双十”计划,2017年底将达到6GW,而到2020年,预计将实现第一个10GW电池片产能达成的目标,随即启动第二个10GW电池片产能的规划。从多晶硅到电池片,通威正力图跻身光伏产业链的第一梯队。


某券商分析师认为,在当前的时点上,通威有实力通过产能扩张来快速提高市场份额。


渔光互补:如何实现产业互补?


细数完通威在光伏上、中游的产业布局,其于下游力推的渔光互补模式也成为光伏行业的典型模式之一。根据通威推算,我国拥有的养殖水面高达1.2亿亩,若将其中4500万亩精养鱼塘建成“渔光一体”电站将达1200-1500GW;若将全国900万亩优质池塘进行新建和改扩建,实施“渔光一体”项目,水产养殖产量可达到1350万吨/年,同时可建300-450GW光伏电站,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一方面,通威从自己的优势业务板块力推中国渔业养殖从传统分散的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将渔业养殖与现代化、智能化以及互联网化相结合;另一方面,借助其在饲料行业建立的强大资源,与光伏电站相结合,实现土地的复合高效利用。


禚玉娇介绍道,通威渔光一体模式结合通威“365健康养殖模式”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鱼,既不占用耕地,也没有改变土地原有的属性,是一种高效、生态的符合用地模式,更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与传统渔业跨界整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之后通威将主打大型智能养殖基地与光伏电站的结合,目前已经陆续在建设当中。


同时,借助于旗下超过15000家下沉到村镇的饲料销售网点以及上千万的用户,通威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涉足农业和光伏产业的企业正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进军户用光伏市场。

从渔到光的产业互补,跨界结合最好的结果是双赢。刘汉元说,“光伏发电行业仅是5%的开始,95%的市场都在明天和后天,爆发性的使用已经开始,通威股份会抓住适当机会,形成自己的行业地位”。

本文由光伏們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了解更多光伏相关欢迎关注光伏們微信号:PV_MEN如果您有光伏趣闻或光伏相关的稿件可以投稿给我们:edit@pvmen.com
文章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