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由中国电科院参与的863课题“高密度多接入点建筑光伏系统并网与配电网协调关键技术”通过了技术验收。
该课题以10MW以上区域性高密度、多接入点建筑光伏示范工程为依托,掌握了并网稳定控制、电能质量调节、系统安全保护、能量管理四方面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形成了高密度建筑光伏系统与配电网协调运行技术体系,为建筑光伏发电系统在我国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关键设备。
该项目选用的是圣阳电源的FCP铅炭储能电池和管式胶体电池两种作为考核指标的电池储能系统,模块化的设计,实现了储能系统的集成化、集约化,分布式接入储能容量达1MWh,最大输出功率达2MW。
该课题由中科院电工所牵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及企业,历时4年共同研发完成。该课题攻克了工业区分布式光/储设计集成、集散测控系统等31项关键技术,研制了10项关键设备,4个系统软件和3个平台,圆满达成了课题目标和指标要求。
课题共设置九项研究任务,中国电科院负责其中的四项研究任务。中国电科院开发了分布式长时间序列光伏优化规划软件,解决了采用典型日进行分布式光伏规划无法保证在长时间过程中达到最优的问题;研究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后配电网继电保护适应性,提出了适应分布式光伏弱短路电流特性的光伏侧保护技术,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快速性;开发了分布式光伏能量管理控制系统和电能质量综合调节系统,协调光/储联合运行、解决示范工程电能质量问题。课题研究成果提升了分布式光伏的控制水平、充分发挥其适应和支撑电网的能力,提升了配电网控制保护水平,保证了含高密度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目前,该课题成果已应用于浙江海宁20MW、河北涞水等多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改善了源网协调性能,提高了电网对建筑光伏系统的接纳能力,对于指导我国分布式光伏和配电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