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 Frontier宣称其薄膜光伏电池效率达22.3%
责任编辑:morumo 作者:Morumo 2015/12/11 11:37:08 浏览:926 技术

近日,Solar Frontier(日本东京)联合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通过使用CIS技术,使Solar Frontier的0.5cm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达22.3%,相较于薄膜光伏电池行业之前的能效记录21.7%,此次新技术能效增幅0.6个百分点。欧洲最大的应用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已经对这一研发结果进行独立验证。

 

CuInSe2(CIS)是一种光伏特性仅次于单晶硅的材料。CIS薄膜光伏电池多年来保持着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世界记录,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

 

此前,据Energytrend报道,自2007卖出第一片硒化铟铜(CIS)太阳能组件后,日商Solar Frontier至今已在全球卖出超过3GW、两千万片的CIS组件,遍布47个国家。

 

目前由Solar Frontier供货的CIS发电站位于美国,装机容量达82.5MW,今年获选为Intersolar North America Project of the Year。据称,CIS组件可在极端气候下工作,从高温达40度的沙特阿拉伯到低温达-20度的立陶宛都有运行的电站。

 

国内首家投产的CIS项目为2008年1月孚日股份宣布投资成立的孚日光伏,其计划产能为年产60MW。

 

但因多晶硅价格自2008年以来大幅下挫近95%,其成本优势不再。孚日光伏负责包销的德国博世公司仅2011年就亏损了2038万欧元,终止了与孚日集团的合作。2012年,企业只好收缩投资,大面积裁员,同时计提了总额约为2.3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2013年,孚日股份开始进行光伏产业战略收缩,剥离了大部分光伏资产,但并未完全放弃这一板块。

 

2014年11月21日晚间,孚日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意图退出光伏行业,将出售全部光伏项目相关生产设备。孚日股份公告称,鉴于公司投资的光伏项目未能实现收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拖累较大,公司拟将光伏项目相关设备全部出售,出售价格不低于5805万元。

 

根据公告,孚日股份拟出售的资产主要为其投资的30兆瓦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及附属设备。该资产账面原值8.07亿元,已计提折旧2.26亿元,资产减值准备2.06亿元,账面净值3.75亿元。评估值为5805万元,较账面净值减少84.51%。


本文由光伏們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了解更多光伏相关欢迎关注光伏們微信号:PV_MEN如果您有光伏趣闻或光伏相关的稿件可以投稿给我们:edit@pvmen.com
文章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