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整、非技术成本、分布式标准、“一带一路”……光伏领袖对话古都西安,剖析行业发展现状
责任编辑:liliuyan 作者:光伏們 2017/12/7 10:13:36 浏览:1558 活动报道

2017年12月5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与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联合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亚洲光伏产业协会及西安交通大学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等举办的“2017光伏领袖峰会-西部论坛”在古都西安隆重召开。三百余名国内外嘉宾共聚一堂,共话新形势下光伏产业助力一带一路国家低碳发展新篇章。


陕西省能源局副局长穆西在致辞中指出,陕西太阳能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充足,陕北、关中、陕南具有错位发展光伏发电的资源条件、技术优势和应用基础。截止2017年11月份,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520万千瓦,规划到“十三五”末装机达到850万千瓦。为顺应目前国家着力解决部分省份弃光限电问题,我省结合实际推进光伏设备转化效率提高,积极适应国家光伏点击退坡机制,在关中实施光伏“领跑者”计划,在陕南大力发展光伏农业和深度贫困地区光伏扶贫,在陕北结合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谋划建设大型光伏发电基地。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在光伏“领跑者”基地、商业电站、外送通道建设方面做好工作,促进我省光伏领域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力争起到更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本地化、重质量——“一带一路”下光伏产业如何走出去


中国多年来在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作为中国制造一张不可或缺的名片,光伏作为我国国际化水平最高的产业之一,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一大重要产业支点,在这一全球包容性增长平台上更好地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同时作为西部核心城市,西安在打造新能源产业聚集区,实现区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等诸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承起我国东西部,联结中国与国际的重要枢纽城市,西安将在促进我国西部发展,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2017光伏领袖峰会-西部论坛以“光伏产业助力一带一路国家低碳发展”为主题,邀请政府主管部门、国内外行业专家、企业家以及行业同仁共同就光伏产业全球走势、市场发展、技术路线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与本地企业参股合作,以及重视产品、工程质量成为行业的共识。


特变电工新能源总经理助理阮少华认为,“一带一路”无论是对中国的企业还是对国外的企业,更多的是一个合作的机会,基于合作双方共赢的思路才能把市场做大。“我们要利用在国内的优势去带动国外的EPC企业,其实在具体施工层面上,还是倾向于用当地的企业去做”,阮少华补充道,“中国现在一年有将近超过50GW的安装规模,特变电工可以把我们在国内的施工经验包括工程管理的经验、整个系统快速建设的经验以及在国内培养的供应链的体系,快速移植到’一带一路’国家,为他们提供低成本的电力解决方案。中国的企业在“一带一路”上与目标国之间更多是合作共赢的市场。从光伏产业本身来说,我们能提供更好的技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这也需要行业自律,因为电站投资,不是一朝一夕,至少保持25年持续的收益。”


隆基绿能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尚耀华也非常认同本地化的原则,“2016年一季度隆基收购了在马来西亚的工厂,之后陆续扩建,现在在马来西亚的工厂有两千名员工,是全产业链的。通过一年多的发展,我们认为光伏企业走向海外要想规避一些法律风险,最重要的一点是本地化。马来西亚的项目两千多名员工都是马来西亚当地的人。海外市场不管是从政治、法律,政策上,方方面面的确有很多不确定性,作为中国的企业,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研究透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的做法就是尽量本地化。”


在谈及中国光伏企业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面临的风险问题时,协鑫北方公司副总经理高连生表示,海外市场主要是政策风险问题,第一个就是政治风险,“一带一路”国家还好,非洲的政治风险严重一些。第二个是光伏的政策风险,包括一个国家对光伏政策支持力度、减免税的情况、土地以及法律问题。最主要是质量,其实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对我们来说,投到哪里的电站,也是要保证质量的,因为质量是最关键的。


中国的光伏产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机会,然而风险与挑战并存,如何更好的走出去,实现共赢将是接下来的一个重要课题。


七大倡议之光伏领袖看行业


在12月4日举行的光伏产业发展研讨会(闭门会)上。研讨会上,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咸阳市发改委能源科、渭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韩城市发改委能源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机构代表和企业界代表就 “十九大”之后光伏产业面临的新机遇、打通省际壁垒,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光伏补贴退坡路线图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光伏领袖倡议”。


“倡议”指出,我国大部分的电力交易仍以计划经济模式运行,严重地制约了风电、太阳能等波动性较大的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电力的跨省、跨区交易存在严重壁垒。由于不同省份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因此跨省可再生能源电力调度受到区域电力市场设置和计划等多方面的影响无法外送,不能通过市场选择的方式优先使用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更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造成光伏发电、风电以及水电等清洁能源的严重浪费。


针对以上行业现状,“倡议”提出了七条意见,以期共同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内容如下:


1、强化产业创新,主动应对市场及政策调整。光伏产业需要一如既往通过技术、商业模式等创新,促进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以2025年实现光伏电力平价上网为目标,制定光伏补贴退坡机制;


2、完善落实政策,降低非技术成本。尽快落实完善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落实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解决用地、税费等一系列增加可再生能源非技术成本的问题,防止由于非技术成本增加抵消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成果;


3、打通消纳路径,实现东西部协同发展。我国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打通省际电力交易壁垒,通过解决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问题,促进实现西部民生及经济发展目标以及东部地区的减煤目标;


4、强化环境意识,为西部经济寻求健康增长点。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比较脆弱,同时环境保护意义十分重大,自然环境一旦遭受破坏,修复成本巨大或不可修复,因此必须为西部寻求适合其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增长点,由于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以光伏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西部实现大规模生产,能够形成西部经济新的、更健康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西部集中开发有利于实现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5、“高效”与“长效”并重,“领跑者”需要树立“长跑”意识。光伏行业发展离不开“高效”,更离不开“长效”,只有两者同时到位才有利于行业的稳健健康发展。只有实现“领跑”加“长跑”才能使光伏产业在能源市场形成综合的行业竞争优势;


6、提升行业品质和可靠性标准。光伏行业亟待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系统,只有严格提升品质和可靠性标准才能面对远比集中式电站更复杂多变的使用环境,以及避免对消费社群直接的伤害风险;


7、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产业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随着其在能源系统中占比的逐渐提高,需要树立更好的产业发展观,强化质量意识,通过良性竞争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以上几点倡议基本涵盖了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当前的关口,降本实现平价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本文由光伏們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了解更多光伏相关欢迎关注光伏們微信号:PV_MEN如果您有光伏趣闻或光伏相关的稿件可以投稿给我们:edit@pvmen.com
文章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