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光伏人还要越过多少山丘?
责任编辑:liliuyan 作者:王超 2018/1/2 11:18:51 浏览:2029 市场

2018年开始之时,每一个光伏人都背负着一个目标,有的是自己给自己的,有的是单位安排下来的。2018年的光伏产业发展成什么样,是每一个光伏人的“小目标”叠加起来的样子。

 

从2000年初中国光伏产业雏形显现到蹒跚起步,从发展到壮大,回顾这十几年的历史,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越过了多少山丘。2018年,中国光伏人还要越过多少山丘呢?


补贴依赖


面对年装机量超过50GW的业绩,一部分人是欣喜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光伏市场;一部分人是担忧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征收额增长并不大,但需要补贴的光伏、风电新增装机却在加速增长。补贴缺口正在增大让很多电站投资企业陷入“困境”——一家装机排名前列的民营企业正在出售GW级规模的建成电站,另一家民企光伏巨头也在考虑出售部分分布式光伏项目资产。即便是“不差钱”的国有企业,华能集团也在借助资本工具解决补贴拖欠的影响——发行的中国首单以可再生能源电费补贴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资金缺口”将成为光伏电站投资“老司机”所面临的一个难爬的山丘。如何解决“钱荒”?银行贷款显然不是很好的渠道;上市?多少家以持有光伏电站资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没见好转;成立新的基金?过去一年几个基金的下文都没消息了,并且很多基金的功能是提供过桥资金,最终还要找接盘企业。

 

如果可再生能源基金盘子不明显增加,2016年以后并网的光伏电站(光伏扶贫、居民分布式、部分工商业分布式项目除外)将无法拿到补贴,等多久都没用。再有两个多月,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的呼吁又将纷纷写进诸多代表的“两会”提案中。可再生能源电力附加已经两年没涨过了,2018年会涨吗?

 

数百亿的补贴拖欠又要背一年了。

 

成本及价格


随着新电价政策的实施,所有电站投资企业都在重新建立收益测算模型。在收益率要求不变的情况下,倒推下来就是设备和工程的价格要降低。地面光伏电站将开启全面竞价模式,所以对成本的要求更加严苛。对于分布式光伏项目,有人是如此评论的:“全额上网工商业项目保持收益率不变,项目成本须降0.819元/瓦;自发自用型工商业项目须降0.225元/瓦;自发自用型户用项目须降0.4元/瓦;全额上网型户用项目须下降0.8元/瓦。”

 

设备方面,降价的“大头”在组件端——2.5元/瓦成为新项目所能承受的组件价格上限。但从明年年初部分组件企业的报价来看,2.6元/瓦的报价很难撼动。所以,多位业内人士声称:2018年上半年新增分布式装机将急剧下滑。但组件价格下滑说快也快,降价的源头在多晶硅材料上,新增多晶硅产能将释放出来,价格下调传到组件端用不了太长时间。

 

逆变器也要降价了。据光伏們了解,多家组串逆变器厂家计划在2018年开启降价策略,“降价空间虽然不大,但也还是能挤出来一点。”2017年,多家以居民分布式逆变器为主营业务的逆变器厂商的年收入均达到新高,2018年,他们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2018年,赢家将是又能降价又能挣钱的企业。


投标


开发电站需要投标(各省的指标招标、领跑者投标)、弄个屋顶分布式需要投标(如菜鸟网络、京东物流)、卖设备需要投标、甚至连做居民分布式光伏也需要投标。从2017年刷屏的新闻看,光伏的招投标格外引发业内关注。有人看了条新闻就兴奋地大喊,“国家出台了新规矩,低价中标时代终结,业主可以直接指定中标人!”那就在2018年检验下吧,最后中标的大部分估计还是报了低价的。

 

先不讨论“低价中标时代是否终结了”,但报低价是有风险的。2016年的领跑者投标,低电价使得一些企业放缓项目进度甚至放弃了项目,咬着牙建成的也得忍受低得可怜的收益率。

 

而部分投资商的运维招标也有难度,他们希望投标企业保底价,结果报价一个比一个高——要想得到更全面的服务,低价是做不来的,最终选了个最低价,最后人家还不做了。

 

某一线电力设计院在过去几年流失了部分客户,就因为设计报价比部分同行高,但他们讲去年部分客户又回来了,设计上花费虽然少了,但因为施工进度和项目质量导致费用增加了更多。

 

所以,评判中标方的应该是价值,不是单纯的价格。


技术


2018年,光伏人将前所未有的面临选择困难。领跑者计划的实施推动着技术多元化起来。PERC技术成为主流后,双面、半片、叠瓦、十二栅、HIT、MWT等层出不穷,大家都看到了高效产品的应用空间。制造企业要选择发展的技术路线,电站投资企业要选择使用哪种技术的设备更有优势。

 

跟踪系统也是如此,平单轴、斜单轴、双轴、可调支架,大家纷纷都用了起来,但哪种效果更好?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答案,因为各自的地理位置、地形都不一样。

 

如何选择产品?中国需要更多的实证基地来获取数据了。相比于德国、日本,中国的实证基地要少很多。如果说2017年之前是粗放型发展,只注重规模,不注重技术积累的话,2017年之后优秀的电站投资企业将在技术上与同行拉开距离了。2017年单、多晶之争时有人需要拿澳洲的电站数据做对比,为什么中国的数据就没法用呢?

 

2018年,我们需要更多的技术积淀。

 

非技术成本


如果说2017年光伏用地政策的明确让行业欢呼雀跃,那2018年面对各种税费大家要叹很多口气了。虽然很多税费一直拖着没交,但并不代表不存在。甚至很多地方对于光伏用地的税费一直都不明确。

 

除了税费外,路条费仍然存在。光伏們了解到,一个优质的工商业分布式项目的项目转让费就高达5毛钱/瓦。如今电价降了,各分布式投资企业要重新跟屋顶持有方沟通路条价格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交易。指标稀缺,交易就存在;屋顶稀缺,交易怎么能少;产品紧俏,交易就接踵而至。如果每个项目背后都有1毛钱的交易空间,中国2017年的交易额就高达50亿!

 

算了,关于非技术成本这个话题,说多了不好。

 

最后,掌声欢迎新同行

陪我们一起跨越山丘


2017年,进入光伏产业的“新人”尤其多。之前一大波应该是十年前,尚德、英利、天合、LDK上市后暴富的新闻影响了一波等待机会的老板,从波司登、鄂尔多斯等纺织企业到其他各个类型的传统企业,从地方政府到银行,提到光伏就瞪大了眼,那时光伏=财富,东部地区几乎每一个地级市都规划了光伏产业园,埋下了产能过剩的种子。

 

如今,进入光伏的“新人”更集中在下游:最多的是居民光伏从业者,2017年中国新增了超过5000家居民光伏销售安装企业,新增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其次是工商业分布式和地面电站的投资企业,2017年发力的浙能等代表了因配额制考量而转型的传统国有能源企业。

 

新的从业者也要跨过各自的“山丘”。居民分布式经销、安装商一方面避免被本地同行压过势头还要考虑价格竞争,地方品牌代理商也担心万一业绩达不到要求被取消代理资格…...很多国企进入光伏行业,开发资源积累比较有限,更多得依赖收并购获得光伏资产,完全严格起来项目不达标就完成不了业绩、如果适当宽松就会有后续运营的风险……

 

当我们从今天展望18年的时候,会觉得漫长;当我们站在18年底再回顾全年的时候,会感叹时光的飞逝。站在十年前看今天的中国光伏产业,所有人都会惊叹——每年新增装机50GW是怎样的酸爽、一家企业的组件出货量就能达到5GW!而这背后,是每一个光伏人努力的结果。

 

十年后的光伏产业会如何?这要看2018年大家的贡献了。

本文由光伏們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了解更多光伏相关欢迎关注光伏們微信号:PV_MEN如果您有光伏趣闻或光伏相关的稿件可以投稿给我们:edit@pvmen.com
文章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