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贫电站上的民工“讨薪”闹剧
责任编辑:dingshuang 作者:丁爽 付斌 2018/6/11 10:30:30 浏览:2363 电站

4月20日,几个相熟的东北工人在牡丹江火车站碰头,准备登上从黑龙江出发的火车。硬座票已售空,29个小时的车程使他们咬牙买了卧铺票。一张卧铺票444元,除去可以报销的硬座钱243元,如果省吃简用,剩下的钱本够花销多日。

 

为Z公司工作多年,他们已经习惯在项目开工时奔向工地现场,不同于以往,这次他们远赴外地不是为了打工挣钱,是去追讨自某光伏扶贫电站自开工至完工期间被拖欠的薪水。

 

经他们手建设的扶贫电站位于华北某省,项目采用265W多晶硅光伏组件,是“山地光伏+渔光互补”的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规模30MW。扶贫电站本由X公司投资建设,2016年11月工程开工建设,12月,Z公司与某央企分公司签订合同,得到了工程的组件安装分包,次年3月,工人进入工地,6月,工程完工,电站并网。

 

“30MW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完成后,将为当地4个村的村民带来每户均3000元的增收。”2017年10月,当地一家媒体曾如此报道。2018年5月10日,经过为期约半个月轰轰烈烈的“讨薪运动”,投运不久的电站累积5MW失去发电能力,打着“讨薪”旗号的工人有6人被带入看守所,政府对当地村民的承诺是否会成空仍不可知,明显的是,尽管极力掩饰,再次回到住所的工人们大都免不了陷入后悔的情绪当中。


讨薪游击战

 

据工人牛某说,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想要拆掉电站,矛盾是在双方日积月累的摩擦中一点一点激化的。

 

刚开始,工人每天在施工队长的带领下到电站、镇政府静坐,此时工人与电站目前的经营方Y公司并无激烈冲突,偶有言语上的摩擦。但多日静坐,事情却毫无进展,在追讨无果的同时,摩擦越积越多,事态开始升级。

 

“既然电站是我们建的,不给钱,那就把电站拆了。”抱着这种想法,借着业主方曾发函要求整改工程的由头,Z公司开始组织工人拆除电站。

 

披星戴月凌晨潜入电站,用手机打光拆光伏组件,工人们与Y公司的员工打起了游击战,两方多次遭遇,几次闹到报警,5月8日,所有矛盾集中爆发了。

 

8日上午,40多名工人上山进入电站,开始拆除电站支架,业主方人数不占优,只能叫骂着满山遍野地追阻工人拆除电站,两方人员情绪激动,发生了肢体接触,一名工人被‘打’,Z公司方报了警。拆除多个支架后,工人们喊着口号下山,夹道站着多名被“除暴安良”的口号吸引来看热闹的村民。警察到场,调取监控,将Z公司方几名领头人与Y公司方动手的一人带走。

 

9日,警察又陆续带走了几名工人。进入拘留室,手机、皮带全被警察收走,全透明的小屋内仅容两人并肩坐在窄板凳上。被拘留的工人们无所事事,只能在惊惧中坐着睡觉。

 

经过调查工人银行卡流水后警察发现,自工地开工以来,工人们其实按月收到了来自受雇公司(Z公司)下发的工资。那么,打着“讨薪”旗号在工地大闹的工人们,又是为了什么呢?

 

“讨薪”背后 层层分包的扶贫电站

 

从电站筹建至今,总共有七个公司与这个扶贫电站有过直接的关系。X公司拿到项目路条后,以转让公司股份的形式,将十年电站经营权转让给Y公司;Y公司又将工程分包给某央企分公司。该公司继续将工程的组件安装工作和电气部分,分包给了一家负责组件安装的公司(Z公司)和两家电气公司。


项目立项时,媒体报道,30MW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总投资2.68亿元,辖区政府按照总投资20%的资本金,代表贫困户出资49%,企业出资51%。光伏扶贫项目禁止转让,X公司违规将项目十年经营权转让给Y公司,Y公司与某央企分公司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该公司不得将工程分包,该某央企分公司却违约将工程分包给三家公司。据知情人称,项目被层层分包的原因是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几家企业均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在某央企分公司与Z公司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工程款共1475万,工程建设的历次结算中,在有拖欠的情况下,央企分公司陆续付给Z公司共计835万,至今仍欠至少640万。

 

自工程完工时,Z公司多次催款,屡次延期后,央企分公司承诺将于2018年3月结算尾款,3月,Z方发现再次索款无望,央企分公司以Y公司欠钱损害公司资金链,Y公司一旦打款,就付尾款为由,要求Z公司及两家电气安装公司与自己一同向Y公司催款。

 

于是,2018年4月20日,工人们登上了火车。Z公司的工人们拆除电站时,央企分公司正带着两家电气公司在Y公司总部所在地要债。

 

讨不到的薪水

 

5月11日,部分工人被放出,对Z公司来说,目前的局势同工人们的心情一样恶劣,他们或将为拆除电站的行为付出代价。十几块组件受损,电站累计5MW失去了发电能力,当业主与央企分公司结算时,损失必然要由Z公司承担,假的欠薪注定讨不到,而打着工人讨薪旗号追讨的尾款能要回来多少,他们只能等待。

 

在光伏扶贫项目中,讨薪闹剧或许是个例,但资金短缺导致扶贫项目出现问题的情况并不鲜见。近日《财经》报道,由于资金筹措受阻,陕西部分光伏扶贫项目烂尾,一些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不仅涉嫌层层分包,有部分甚至未批先建。企业融资难与管控不严使不具资质和能力的企业入场是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

 

2018年3月,《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出台,管理办法明确,光伏扶贫电站是以扶贫为目的,在具备光伏扶贫实施条件的地区,利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光伏电站,其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全部收益用于扶贫。办法对扶贫项目资金来源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规定光伏扶贫电站不得负债建设,企业不得投资入股。

 

《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的出台或能在未来缓解资金短缺的问题。但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中,多方为利入局,互相撕扯,留下的一地鸡毛仍待打扫。

 

秋风将至

 

201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财政部办公厅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对纳入国家补助目录光伏扶贫项目有关情况核查的通知》,通知中表示,部分光伏扶贫项目申报存在违规问题:申报项目化整为零,将集中电站拆分成村级电站或联村电站申报;发电户号申报不实,以其他电站代替贫困村申报项目;申报户数不实,虚增电站关联贫困户数;项目重复申报,将已录入第一至六批补助目录项目再次申报;电站实际建设规模超出申报规模;实际收益贫困户与电站关联贫困户不一致等。审核中还发现一些电站存在工程层层转包、光伏组件以次充好、运维责任不落实等问题,这些问题暴露出不少地方项目申报和建设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审核工作不严不实。

 

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将会同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地方电网公司对各省(区、市)自查上报的补助目录和建设质量进行实地抽查,并委托开展第三方评估。对项目信息存在问题的地区和单位,将暂停补贴资金拨付并扣回此前拨付资金,责成纠正整改,并视情况轻重予以通报批评、约谈问责,调减商业电站计划指标。

 

2018年以来,一系列文件出台,体现了能源局规范扶贫项目的决心。对众多钻空子的人来说,秋风将至。

 

(文中所提公司、人名均为化名。)

本文由光伏們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了解更多光伏相关欢迎关注光伏們微信号:PV_MEN如果您有光伏趣闻或光伏相关的稿件可以投稿给我们:edit@pvmen.com
文章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