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模式走向实践 通威集团布局渔光一体
责任编辑:zangchao 作者:臧超 2016/4/26 20:56:25 浏览:793 企业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工作的不断深化,加上新能源行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光伏与农业的跨界融合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能源与现代农业的联姻,将有效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通威大力推广渔光一体模式,不仅是企业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与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其一系列研究及应用成果也将惠及千家万户,推动传统水产养殖转型升级。”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4月23日于合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光伏农业高峰论坛暨2016通威科技大会上介绍道。

IMG_2114.JPG 

创新光伏+模式 渔光一体开始走向实践

 

在地面补贴下调,甘肃,新疆等西北五省限电严重的现状下,越来越多的光伏电站投资商将目光转移至中东部地区,然而,鉴于中东部的地形特点,光伏电站的建设类型也开始逐渐多样化,业内人士开始探索农光/林光/畜光等形式,以期创新光伏+的形式,促进整个行业的持续优质发展。

 

在水产养殖行业有着34年从业经验的通威集团于2006年开始进入光伏行业,截至目前已基本形成从多晶硅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的光伏太阳能产业链,在进行农光跨界探索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威股份副总裁严虎在演讲中介绍道,传统的渔光互补项目主要以光伏为主,养殖为辅,无法解决养殖效益、养殖污染、养殖安全等问题。而通威的渔光一体现代产业园引进了电化水杀菌设施、水源保障工程等设施工程,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园区中,可以提高人均养殖效率和效益。

 

据严虎介绍,目前通威渔光一体现代产业园技术效果已获得实证。2015年南京示范基地50%遮光面积池塘养殖草鱼,养殖收益达2853元/亩,同比周边养殖效益提高59%-70%;2015年射阳示范基地渔光一体鲫鱼养殖池塘养殖效益达3317元/亩,且全程未发病(周边发病率45%)。实例证实,适宜面积光伏板遮光,并配套通威养殖设施技术,能有效提高养殖效益,并抑制水体富营养化。

 

在谈到当前渔光互补市场现状时,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介绍道,首先, 渔光一体的模式可以提升社会财富价值,通过将光伏电站及鱼类养殖相结合,可以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增加养殖户的收入。第二,在项目的应用过程,也要尽可能降低成本,减少光伏电站对于鱼类生存空间的干扰,同时根据不同鱼的种类以及当地的环境状况探索配套的遮光比例等。第三,渔光互补的市场巨大,只是需要在应用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技术优化。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演讲时指出,渔光互补电站充分利用鱼塘等水面,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新模式,可以提高整体的收益,近年来受到大家关注,应用十分广泛。


然而创新模式进入实践阶段都会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耀杰教授介绍道,渔光互补将新型工业与现代设施农业相结合,降低了水产养殖成本。然而,这一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光照、水温变化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对设备安装要求及性能的要求提高;渔光互补相关的技术标准尚未形成。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也从光伏方面提出了渔光互补电站的三大挑战:一是潮湿环境下系统PID衰减问题将更加突出,二是对系统电气部件的防腐蚀要求增高,三是由于安装场景的特殊性以及设计不合理带来的各种运维问题。

 

另外,曹仁贤也提出了光伏农业的发展方向。一是信息化,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及新技术应用,太阳能电池组件、逆变器等核心设备转换率快速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也大大下降。清洁能源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提高组件效率、实现电网友好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电站连通性、开放性、智能化,实现能源实时控制和实时交易。二是产业资本化,农业光伏是一场实现农场变工厂,田间变车间的生产方式变革,有利于种植、养殖环节 的环境综合保护,并可为种植、养殖基地提供能源供给有利于推动集约型、现代化农业的可续性发展。光伏电站的发电收益向银行抵押贷款,从而解决发展农业项目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难以获融资的困境,为农业现代化生产提供资金保障。三是标准化,农业方面的勘察设计、种植养殖、运营维护及光伏方面的建设施工、质量检测、认证、生产加工都需要标准化来规范其发展。

 

光伏电站安装环境日益复杂 设备要求提高

 

会议上,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做了关于光伏发电最新技术及展望的报告,他介绍了当前光伏市场存在的问题,第一,光伏电站安装场景日益复杂,组件布局、线缆设计、直流侧安全保护方案要求变高;第二,电站整体效率不高,系统成本相对较高,标杆电价不断下调,对投资收益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光伏并网方面也面临较大的挑战,末端电网较弱,光伏并网后系统运行稳定性变差,出现电压波动甚至震荡现象;西部电站本地消纳有限,限电严重,以及渗透率不断提高后,电网调峰调频问题日益突出。


1.png

上网电价、弃光限电、系统效率、系统成本对IRR的影响

 

曹仁贤介绍道,逆变器是光伏系统的桥梁,对光伏系统PR、LCOE影响大,直接影响系统初始投资及发电量;作为与电网之间的接口,光伏系统如何更好的与电网融合,取决于逆变器性能;逆变器是光伏系统能否更好的融入能源互联网,实现多能源、多系统兼容的关键。

3.png


光伏电站当前任务梳理

 

曹仁贤从逆变器的角度介绍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第一,针对日益复杂的应用场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设备选型与系统设计理念,实现系统价值最大化;第二,对于大型地面电站,更大功率等级的集中式解决方案,可有效降低系统投资;第三,将直流电压提升到1500V,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系统效率;第四,使用逆变器替代SVG,确保接入电网友好,同时节省投资;第五,基于虚拟电位的PID防护及修复技术,减少发电量损失;第六,合理超配设计,提升系统利用率,降低成本;第七,高度集成技术的应用,提升系统综合效率,降低项目管理建设成本;第八,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电站智能化管理。

 

创新模式的提出,对于正在飞速发展的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渔光一体对于光伏与水产养殖都是值得行业深思与探索的发展方向。


本文由光伏們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了解更多光伏相关欢迎关注光伏們微信号:PV_MEN如果您有光伏趣闻或光伏相关的稿件可以投稿给我们:edit@pvmen.com
文章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