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娟:双面、1500V和跟踪支架是目前去补贴最有潜力的技术路线
责任编辑:Lillian 作者:光伏們 2019/3/29 15:42:24 浏览:2062 活动报道

3月29日,由阳光电源主办,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联合举办的“PAT2019年爱光伏一生一世,十年特许权,阳光平价路——光伏先进技术研讨会”在合肥洲际酒店拉开帷幕。自2009年第一个光伏特许权项目获批,距今整整十年。此次研讨会以“十年特许权,阳光平价路”为主题,围绕十年中更新迭代的先进技术发展盛况探讨光伏发电如何一步步走向平价上网。

4.jpg

智汇光伏创始人王淑娟受邀出席并发表题为“光伏平价上网实现路径展望”的演讲。王淑娟表示,从目前可再生能源附加补贴需求情况来看,若不提高附加的标准,补贴缺口基本无解,在补贴缺口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之前,建议项目投资按照无补贴进行评估。

过去10年里,光伏电站的度电成本下降主要来源于项目初始投资的下降,2011~2018年组件、逆变器价格均出现80%左右的下降,在此推动下,系统成本下降约75%。目前,在不同情形下,光伏系统成本在4~5元/瓦之间。 

那么,未来初始投资还存在下降的空间吗?答案是肯定的。王淑娟表示,组件效率的提高、设计优化会带动系统成本下降。过去几年,组件、逆变器价格大幅下降,但“组件+逆变器”的占比一直在50%上下,这说明BOS成本也在不断下降。通过高效组件、1500V系统、超配设计、倾角优化设计等,可以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

此外,王淑娟表示,组件价格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目前硅料致密料价格在80元/kg左右,未来产能释放后有一定下降空间;硅片薄片化可以使1kg硅料出片量从58片上升到64片;组件高效化可以带来更低的封装分摊费用;高效电池片利润还可以降低。 

综合下来,组件还有约0.2元/W的下降空间,高效组件下降空间更大;组件效率提高带来的BOS成本降低约0.1~0.15元/W;设计优化带来的BOS成本降低约0.15元/W左右,总的初始投资下降潜力约0.5元/W,下降10%左右。 

同时,未来度电成本降低的主要来源将从“初始投资降低”转变为“发电量提升”。王淑娟表示,近期能大幅提升发电量的技术包括双面组件、跟踪支架、智能运维等。综合测算下来,双面组件的应用可提升发电量5~15%,跟踪技术的应用可提升发电量10%以上,系统效率的提高可提升发电量3.8%以上。总的来说,发电量提升25%以上,成本增加15%左右。 

王淑娟介绍到,目前去补贴路径上最有潜力的三项技术为双面、1500V和跟踪支架,这从国内目前唯一一个低于脱硫煤电价项目——格尔木500MW领跑者的应用情况也可以验证这一结论。 

最后,王淑娟总结到,2018年531之后并网的项目,约有6GW的无补贴项目,2019年去补贴项目仍将以分布式项目为主,且仍将以东南部地区为主;地面电站会有少量示范项目,从纯技术角度来看,东三省是目前相对优选的地面无补贴项目区域。 

本文由光伏們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了解更多光伏相关欢迎关注光伏們微信号:PV_MEN如果您有光伏趣闻或光伏相关的稿件可以投稿给我们:edit@pvmen.com
文章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