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网源协调新技术试点研究情况解析
责任编辑:臧超 作者:光伏們 2019/3/29 17:35:02 浏览:1365 活动报道

在我国资源地域分布的特点下,新能源要大规模的去发展,光源协调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3月29日,在阳光电源主办的主题为“十年特许权、阳光平价路“PAT2019年爱光伏一生一世“光伏先进技术研讨会”上,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所主任张军军从西北地区光源发展的新态势、所运用的新技术为切入点,分享了未来网源协调的新技术和起到的作用。

 

西北电网新能源规模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底总装机容量将近9千万,新能源占比非常高的。为了促进新能源的消纳,西北电网直流外送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系统调频难度也不断加大。在快速调频资源被大力挤占的情况下,需要新能源作为主力电源,参与到调频的工作中。

 

截止到目前,西北电网主要是通过天中和灵绍两个特高压电流为主进行外送,这两个特高压直流外送总容量超过3千万千瓦,如果这两个特高压直流线路发生大规模事故的话,整个电网有功功率的损耗所造成的频率扰动,对全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按照电网和电源规划,到2020年,西北电网外送总电量要超过8千万千瓦,决定了对于电网频率安全的关注度要逐步加大。

 

基于这样一种特点开展了关于网源协调,特别是新能源参与电网快速频率响应的相关技术的研究。在西北电监局的同意下,选定十家风电和光伏实战,参与快速频率响应的试点工作。

   

针对于风电和光伏不同的工作方式、机组系统以及电力装置特性以及快速频率响应技术指标进行了分别设定,主要差别是在一次调频死区设定。风电一次调频死区是0.1赫兹,光伏是0.06赫兹;调差率是2%,光伏是3%,但是功率限幅都是一致的,都是10%。

 

快速频率响应的指标,实际上主要分为六个指标,一是调频控制它的指标偏差;二是测频记录,要求测频精度达到0.003赫兹;三是对采样周期的要求;四是躲暂态过程要求;五是有功控制周期以及响应性能指标要求。

 

技术指标要求出来之后,也形成了相关的规范文件和技术标准,通过试点方案去改造风电厂和光伏电站,试图达到或者满足这些快速频率响应指标的要求。

 

对于光伏电站来说,改造方案有三个:一种是通过AGC系统改造;第二种是加装快速频率的应用响应装置,它的优点是可以和现有电站和新建电站做到兼容,改造周期比较短。需要关注的问题是现有光伏电站通讯单元与逆变器多采用串行通讯方式,响应时间长,满足快速调频需要结合光伏电站实际情况进行通讯网络优化,并完成与AGC控制策略协调。最后一种方式就非常直接,对逆变器改造,这种改造要更多的发挥逆变器的作用,现有光伏逆变器测频精度、频率采样周期大多无法满足快速频率响应快速性要求,需要根据光伏逆变器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或加装专用高精度测频模块。

 

张军军总结道,作为光伏和电网在西北协同发展的这十年,光源协调作为光伏友好型接入的试点,做了很多的尝试,这十年来也取得了很多巨大的成果,通过西北九个特高压建设,目前西北的新能源,去年已经实现了弃风弃光的双降。我们也给自己提出了目标,希望到2022年,弃风弃光率总体压到5%以内,这里面除了电网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电源的支持。

本文由光伏們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了解更多光伏相关欢迎关注光伏們微信号:PV_MEN如果您有光伏趣闻或光伏相关的稿件可以投稿给我们:edit@pvmen.com
文章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