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洋光伏、林洋新能源到林洋能源,SNEC 2017这家电表巨擘首次以“林洋能源”的名义亮相光伏展会,名字的变化也意味着林洋发展策略以及方向趋势的转变,光伏們在SNEC 2017期间专访了林洋能源副总裁、林洋新能源总经理裴骏,就林洋能源发力光伏终端电站以及未来的规划进行了详聊。以下根据采访实录整理。
对于2016年是行业发展的拐点这种观点,您是怎么看待的?1
裴俊:
一般来讲是分四部分的。
第一,是分布式。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规模会比去年进一步增加,但也不能太乐观,林洋在积累了近1GW的电站持有量的过程中,感觉还是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的,在这些问题没解决之前,市场上项目储备存在大量泡沫;
第二,是领跑者基地,总体规模来说不会少于2016年5.5GW。
第三,是光伏扶贫,有些地方说光伏扶贫项目不要指标,实际上没那么简单,630之后光伏扶贫项目还是需要谨慎的;
第四,是常规的地面电站指标,2016年底超10GW的增补指标导致今年的普通电站指标规模肯定会变少,估计也就是10GW多一点左右。总规模加起来差不多25GW左右,比2016年肯定会少一些。
所以综上,阶段性来看的话,2016年可以说是一个拐点。但是可能到2020年还是会往上升,这个主要还是根据度电成本的下降以及市场应用面的拓展情况,其实目前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卡在补贴这一方面。如果市场可以通过技术降本,把度电成本去补贴化的话,那这个市场还是很大的。
您刚才提到屋顶分布式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可否列举下?2
裴骏:真正的分布式就是指的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但目前屋顶的情况,有如下这些问题:
——屋顶的荷载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优质的屋顶在前几年的金太阳时期都做掉了。这几年,包括林洋等一些企业也一直在做屋顶分布式,但是实际上真正的优质屋顶还是有限的,一些时间比较久的厂房屋顶荷载是有限的。
——有一些屋顶的形式也并不适合做屋顶,像现在的屋顶,比较多的都是彩钢瓦屋顶,像T型彩钢瓦等有些形式实际上并不适合做光伏。
——是有些业主对于屋顶的要求较高,比如对下面产品的影响等观念会导致谈判比较困难,包括后续周边的空气污染、遮挡以及接入点等因素有时候会导致收益率核算不过来。
所以,屋顶分布式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还是存在很多专业性的问题亟须去解决的。
在第二批领跑者中林洋也有中标项目,林洋新能源在推进过程中有何感触?3
裴骏:
首先就领跑者这个平台来讲还是很好的。
从第一个山西大同领跑者到第二批,从结果上看基本也达到了政府的预期,不断有更低的报价出来。从价格来说,因为这个行业最终的商品是电力,对于电力来说是没有多少差异化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电价的问题。电价的下跌无论原因是什么,但从大的方面来看,对于整个行业是有利的,从这方面看,领跑者的贡献是很大的。
但是,从领跑者的实施层面来说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比如,领跑者项目往往是政府已经把平台搭好,但平台的运营环境同样重要,否则就会给企业以及项目带来一些额外的成本增加。如果企业在通过自己的技术进步努力降低成本,但因为外部的环境又增加了整个项目的成本,这就违背了领跑者的初衷了。实际上,除去一些不该花的成本,项目成本应该可以降到更低,这样企业才会放心把最新的、更尖端的技术以及更低的成本用到领跑者项目上,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但很高兴的是,可以看到的去年领跑者计划中政府出台的一些文件里面,部分已经提到这些点了,这是好的方面,但是具体要落实可能还是需要给政府一点时间,因为现在新的领跑者基地申报,国家相关部门评审时已经关注到了,比如对接入、消纳等部分,当地必须要接受一些承诺的,还有土地的问题。我觉得发生问题不怕,出现问题,政府需要有一个机制去解决。
您是如何看待领跑者项目的以及林洋的转型之路?4
裴骏:
领跑者本身不是让企业去赚大钱的平台,因此需要有实力的、有社会责感的一些大型企业来参与。
林洋参与领跑者项目,也不是指望能在领跑者项目上面有多高的收入,关键是能把我们新的技术进行展示应用,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比如,去年我们在安徽两淮领跑者项目上面就采用了双面双玻高效组件。现在从国土层来看,土地资源紧缺,落地也很困难,总体来说,在东部地区,水面光伏还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所以说针对这部分市场需要有更好的产品来适应,虽然说现在N型双面双玻组件的价格还相对有点高,但现在我们也在不断的通过技术革新把成本降低。另一方面,通过水面的光反射,双面高效组件增加20%以上的发电量是没问题的,发电量的增加跟成本增加20-30%是完全两个概念的。
我们想通过领跑者这个项目对水面光伏以及N型双面双玻产品做一个示范应用,那么未来再去涉足水面项目的时候也就更有信心。另外,去年我们也成立了林洋技术研究院,也专门针对双玻系统的研究去做很多的工作,申请一些专利。最终希望能够对这个系统给出整套解决方案,然后林洋就可以逐步从提供产品转型到给行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毕竟投资光伏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企业,从更长远来讲不可能五年,十年永远一直投资下去,所以我们更多的还是积累这样的数据,能够为市场客户去提供专业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输出型企业,也是为转型做的工作。
除了光伏,林洋能源在应用端的重点布局是怎样的?5
裴骏:
林洋现在做光伏电站,不是最终目的。
最终还是要结合终端的应用,就是终端的用电客户,而高能耗的用户主要还是集中在园区,我们现在上市公司的业务覆盖智能、节能、新能源三大板块。除了新能源的业务,还包括我们的智能电表主营业务和能效管理、LED等节能业务。-去年公司将林洋电子改名为林洋能源就出于我们上市公司旗下三个业务板块都是围绕能源来展开的。
所以围绕智慧能源,林洋今年提出智慧低碳园区的先进理念,也是未来我们最最重要的目标市场。因为对于智慧园区来说,不能只一个光伏电站,而是说通过例如天然气、水泵等多种新能源来协同互补最终给客户提供一个智慧化用电的平台,再结合储能、微网提供一个综合有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林洋去年通过收购兼并成立了林洋微网,今年3月份又和储能公司谈妥了合作,最终形成了微网整体解决方案。
去年整个光伏的发电量比例只占到全社会发电量的1%左右,但到了10%或者20%的时候,那电网就完全不能接受这样大比例的光伏介入了,所以需要微网这样的平衡系统来提高整个的电能质量。最终就是借助电网这个平台,电网政策的放开,然后来为我们的终端客户服务。
以光伏为基点,林洋的落脚点将是为终端客户提供优质电力服务,这一目标或许也是众多能源企业最终的宏图伟业之一,但无论如何,林洋能源在智能电表方面的优势正逐步凸显,这也将是林洋能源最初的切入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