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寒冬?2017年新增装机破50GW之后的光伏市场该怎么走?
责任编辑:liliuyan 作者:臧超 2017/10/19 10:16:39 浏览:1590 解读

严冬?寒冬?中国光伏行业在经历2011年前后的严寒之后再次来到接受考验的关口。10月17日-19日,2017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PVCEC2017)在北京隆重召开。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1-9月份,我国光伏新增装机约为42GW,而经过第四季度抢装之后基本确认会突破50GW大关,由此,也是继2016年全年新增装机进35GW之后的又一个创纪录式的数字。


在17日下午的领军者论坛I主题论坛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坦言去年我批评行业发展太快,全年装了3500万千瓦,而今年有望突破5000万千瓦,那么今年这个5000万千瓦这个风过了之后,中国的光伏行业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2016年630抢装过后,组件等主要产品价格经历了一个断崖式的下跌状态,而在2017年的第三季度,却并没有如预期般下滑,反而走出了一条波段式上升的价格曲线,从多晶硅到组件整条产业链的价格并没有受太大影响,“甚至还要好于第二季度的价格”,某业内人士表示。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预测,2017年多晶硅的价格低点将出现在明年4月份,而非下半年。


实际上,价格曲线走出如此态势与下游市场需求的不降反升密不可分,由此,2017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将再次来到创纪录的关口。在如此大规模的安装容量之下,2018年光伏行业还会保持快速的增长态势吗?一线光伏企业又是如何看待当前的行业形势?“寒冬”真的来了吗?光伏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审慎的乐观:不同视角下如何看待“寒冬”


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在面对该话题时表达了一种审慎的乐观态度。正如上文所言,杨立友博士说道,“光伏行业的发展总是给每个光伏人一些surprise,市场的魔力是非常厉害的。行业目前面临着很多困难跟挑战,从财政能力上来说依然存在很多的局限。不过市场活力是存在的,我觉得至少到2020年甚至2025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度电成本的不断下降,我们去迎接能源革命挑战的这种能力和需求是确实存在的。所以从大方向上看我还是比较乐观的,但同时对每一个参与的企业来讲挑战仍然很大,可能会遇到局部市场环境的恶化。今年的超额发展可能是透支了明年的额度,2018年有可能真的是一个非常严酷的寒冬。当然,对我们来说也并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寒冬,行业是在不断地成熟,不断地在往良性的方向去发展,我也相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以后,行业对政策的稳定性这方面的经验也是更多了,所以总体上来说还是审慎的乐观。”


如果说杨立友博士选择“审慎”的乐观,那么来自晶澳、华为的领导则是典型的乐观派。


华为网络能源产品线副总裁智能光伏业务部中国区总经理曾伟胜认为中国的光伏市场应该是刚刚开始:第一,这两年光伏的技术开始突飞猛进,制约光伏的成本逐渐下降,在印度南美地区光伏已经变成了一个主流产品了,它已经做到能和传统能源媲美。在中国我们预测,在2019年和2020年之间是能够达到平价上网的。第二,光伏扶贫市场巨大,据目前的消息了解,大部分的扶贫县已经下了决心,要在明年630之前完成2020年的任务。按照光伏扶贫20GW的规模,那么这将是非常大的一个市场。第三,分布式以及户用市场,户用市场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大,整个分布式市场的空间是有提升的。第四,就是改造市场,现有的几十个GW的存量光伏电站市场,事实上是面临着改造的,因为这个市场很多供应商都不在了,所以必须改造,原来的方案技术相对落后了也需要改造市场,所以我认为光伏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副总裁曹博也同样认可上述观点,“星星之火已经燎原”。曹博用几组数据来说明对于市场乐观预期的判断依据,“首先,去年是35GW,结果今年1-8月份就接近40个GW,现在各家大厂订单已经排满了。2012年晶澳的出货量只有几百MW,现在来说我们在中国市场今年的出货量是3.3GW,去年是2.6个GW,出货量在不断上升;其次,从客户结构来说,以前我们客户基本上全是央企国企,今年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的客户超过了50%。第三,我在2014年成立了一个针对户用系统的中国组件销售小组,第一年成立时销售额2600万人民币,第二年1个亿,第三年5个亿。今年是10个亿。而明年的组件销售计划是30亿。第四,去年我统计了一下,我们客户所在的国家已经超过了100个,实际上现在光伏这个产业它已经有足够的市场的宽度,当你的市场足够宽广的时候,这个需求的增长就会非常的乐观了。


谈及市场的发展空间,邓鹏补充道,除了刚才说到的扶贫、分布式、户用还有存量市场以外,我认为未来光伏的优势应该是分布式+储能+微网+能源互联网,未来的多能互补整个体系更加符合今后能源集中消纳区域的发展,所以这点光伏应该更比风电更有优势,这一块将来我认为是最大的一个增量市场。


挑战的背后:如何实现每瓦光伏电站的利润最大化


对于市场的预判,乐观的背后也会有企业居安思危,站在一个未雨绸缪的角度来思考。阿特斯首席商务官庄岩认为,五年之后光伏行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但当前,行业进到了一个瓶颈期。


庄岩表示,“三年前我在董事会上指出接下来市场的需求不是取决于供求关系,而是取决于成本。再发展下去就是成本+技术,最后是商业模式,现在需求是取决于成本已经得到了应验。在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季度里面,大家的利润仍然是不健康的,是因为你的成本还是不够低,你想涨价项目就建不起来,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这就决定了我们现在扩产能所需要的资金的回收期上是太长了,是根本没有保障的。每一家公司要有很高的负债率去扩产能,控制成本,但是回收资金无望,这是第一个挑战。第二个挑战是大型电站超速的发展带来电网的压力需要调峰,但是储能的成本和效率仍然没有到位,我觉得还需要4到6年这个成本才能真正地到位。”


在此情况下,庄岩认为,从GW数目上来说,在未来3到5年的增长是受到很大一个限制的。利润很薄就意味着接下来四五年里边我们这个行业进入到下一个整合期。这个整合是什么?是一个生存竞赛,行业将会进行纵向、横向的双重整合。那么,在这样的市场局限之下,能够把握和控制每瓦获利能力的企业才会是赢家。因为围绕着每一瓦的安装和运营的收入模型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把总体的每一瓦的收入和利润最大化。这个包括了对组件产品以及所有硬件产品的成本控制,产品的定位,如何区分你的产品,让你的产品能够有卖点,能够有区分,如何细化这个市场,细化渠道,能够把利润最大化,把产品定位到不同的市场区隔里面,能不能在商业模式上把单纯的组件商变成一个系统集成商,能不能在分布式上这样一个可持续发展市场上占到一个长远市场的份额,你能不能最后细化到运维,来围绕着每一瓦的安装,电站每一瓦的获利把它最大化,这是生存的关键。


这一观点得到了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鹏的认可,“未来的市场是在增加,但是你能不能拿上这个市场,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想下一步成本的快速下降导致行业内的新一轮的洗牌是必然的。从印度光伏来看,在成本上面,我们真不是他的对手。从海外招标价格来看,中国光伏企业走出来在系统价格上真的不占优势。”


针对未来的发展,庄岩认为,接下来的行业整合是对公司的运营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一大考验。另外一个就是国际化的能力,中国的市场固然够规模,价格也相对好一点,但是这样的一个大规模的快速的和无序的发展,它总有一个平稳下来的时候,这一天我估计也不会太远了,所以阿特斯永远都是坚持国际化,永远是国内海外平衡以及商业模式多样化。


实际上,关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发展在近期来的行业动态中也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曾伟胜在对话中介绍道,华为坚持全球化的布局,一个产业不能一条腿走路,多条腿走路的时候全球化的布局对企业来说有个均衡和保护,华为目前产业60%以上都是在海外,这样的话企业就不会受限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市场经济的影响,但是局部的影响是有的。


最后,曹博指出,“随着我们进入成熟的产业,我们还是要通过技术来提升自己,还是要走专业化这条路,每一个环节,要么我做到最优秀、性价比最好的,要么放弃掉。只有你在这个环节做到最优秀的时候,你就立于不败之地。”


“光伏之外的故事开始要讲的更多一些了,我们的土地、融资成本以及其他的看不见的就是‘制度交易成本’,这个怎么降下来可能是我们很大的问题了。绿色能源是对全世界所有人都是有好处的,我们已经形成这么一个氛围,我们希望下一个五年能够做得更好一些。“李俊峰总结道。


光伏行业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距离平价上网,或近或远,但这一路上需要闯的关依然不少。如何开拓国际化市场,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效率,如何降低非技术成本,如何尽快实现平价上网……光伏人还需要不断探索。

本文由光伏們进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了解更多光伏相关欢迎关注光伏們微信号:PV_MEN如果您有光伏趣闻或光伏相关的稿件可以投稿给我们:edit@pvmen.com
文章评论(0)
登录后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合作伙伴partner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