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2日,备受瞩目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落下帷幕。在此次大会上,近200个缔约方通过了共计29条协议,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该协定将于2016年4月22日至2017年4月21日开放签署,生效条件为获得至少55个缔约方国家提交批准文件,且这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55%以上。
《巴黎协定》的长远目标确定为:确保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付出努力”。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全球气候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大约1摄氏度。另外,协议还规定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为了更好的实现长远目标,各缔约方将每隔五年从新设定各自减排目标。其中,中国提交的自主贡献文件,要在2020年实现碳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并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单位国内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至20%左右。
该协议对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规定了绝对值要求。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减排目标未提出绝对值要求,但“鼓励”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情况变化尽可能做到这一点。在此之前,发展中国家应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长。并且,协议还要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帮助其减少碳排放以及适应气候变化。
此次协议的签订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文件,对近200个缔约方将具有法律约束力。该协议生效后,将有力推动世界各国加快气候治理,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推进清洁能源迅速发展也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渤海证券对于中国提交的到2030年实现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承诺评论道:为实现该承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节能、低碳、环保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将成为必然选择。就此而言,巴黎协定或将促使中国加大减排力度,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有望获得政策的持续扶持,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